嘉良,6歲5個月,讀經有兩年了。昨天 《孟子》錄兩次,都是因為 實在憋不了,要上廁所了,兩次差不多都快要錄完了。換了大孩子肯定非常沮喪,可他跟沒事人一樣,照樣開開心心的玩。
包本是不容易的,但是它對于孩子的來說,不僅僅是一句不容易可以概括的。
首先,可以證明一點,孩子在記憶力上已經是出類拔萃,卓越不凡的。想一想,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能把一本幾萬字的書從頭背到尾,幾乎一字不差的?背圓周率幾萬位就是基尼斯紀錄了,包本背誦可比背圓周率難多了。圓周率的背誦就0-9這10個數字的組合而已,這個組合是也就是10的幾萬次方的概率,而一本《學庸論語》可是幾萬個漢字抽出1200多個字組成1萬8千字的組合,那概率就是1.8萬的幾萬次方。這是何等的記憶力,能包本背下一本,說明他的腦神經是多少的發達! 依目前的情況來看,能夠包本背誦的全世界可能都不會超過一千人。你的孩子包本一本下來,那記憶力就是60億人中的幾百個。這能不值得贊嘆嗎?這是第一個了不起。
有人說,背圓周率是沒有理解的,而背書是有理解的,背書比背圓周率容易。這個問題正好起出第二個了不起。
一個幾歲的孩子背書是沒有理解的,小孩子不懂得這些字的意思,這樣的背誦是完全的右腦記憶。大家知道右腦是被譽為沉睡的巨人,它的能力巨大,僅從記憶力能力方面來說就是左腦的100萬倍。孩子通過不理解的背書,已經開發出來了右腦的能力,孩子右腦所掌控的藝術力和創造力也被同時被調動出來。小孩子的這種有口無心的背誦,用佛家的觀點來看,就是放下了分別智,開啟了根本智,智慧就慢慢打開。這就是真空妙有,能生萬法。他不懂,不懂是什么意思就是真空,能滔滔不絕背下幾萬字,以致將來的潛移默化,運用自然就是妙有。這是第二個了不起。
第三,孩子通過包本背誦的訓練,已經找到了一條最平實最可靠的學習方法,就是重復。包本背下第一本書《學庸論語》,一個資質一般的孩子大概要反復讀誦500遍左右。沒有秘訣,只有重復。這個方法可以應用到任何能力的學習,比如鋼琴、書法、武術,都是通過反復練習掌握的。有科學家做過調查,從不會到卓越,只是通過反復再反復的訓練,訓練1萬小時就可以達到的。而能重復是非常不容易的,要克服人類學習過程中最大的障礙——單調無味。絕大多人都倒在這一步,認為自己已經會了,不愿意重復,而使那項技能在他身上只是鴨背上潑水,雁過無痕。
所以能包本的孩子克服了人類學習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單調乏味,并且從乏味中品出來真昧。有了這個經歷,再學其它的學問有何困難。這是何等的了不起。
第四,他們背的不是無意義的圓周率,他們背的是圣賢的對話,是宇宙人生的大道。經典所能給予孩子一生的指導,告訴他哪些是必須要遵循的原則,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,告訴他思考的方法,做事的步驟等等這些人生的智慧。這是何等的財富?最重要的是他面對的是圣賢的心靈,無限的高遠與寬廣,是我們無法企及的。
有人說,不理解背了有什么意義?一個從小背了經典的孩子,和一個沒有背經典的孩子,到13歲之后,兩個孩子同時看注解,請問哪個更容易理解,哪個體悟的更深?他們無非就是差講解這一步而已,背了再理解,理解是小菜一碟,不背想理解,是難上加難。理解與背相比較孰難孰易?君子先難而后獲。猶太人為什么那么厲害?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們的孩子3歲開始就要背《圣經》!“不理解背了有什么用”這是個問了近一百年的假問題,以后不要再問下去了,否則會禍害子孫的。該背的年齡不背,錯過永不再來!
今天嘉良一股做氣拿下《孟子》,3萬8千字只錯了5處,非常不錯!贊嘆一下!特書此文紀念一下這第十個來得不易的包本。 |